这是描述信息
资讯分类

党委书记讲党课:践行“两山”理论,共推生态文明

  • 分类:党建专区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17 16:32
  • 访问量:0

党委书记讲党课:践行“两山”理论,共推生态文明

【概要描述】 10月23日,梁子湖水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文涛同志以《践行“两山”理论,共推生态文明》为题,在党委扩大会上为大家上了一堂主题党课。党课内容如下: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年。

  • 分类:党建专区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17 16:32
  • 访问量:0
详情

    10月23日,梁子湖水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文涛同志以《践行“两山”理论,共推生态文明》为题,在党委扩大会上为大家上了一堂主题党课。党课内容如下: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年。近年来,水产集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建新局面。同时,集团紧紧围绕江夏区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区”发展战略,科学制定“一湖一策”生态养护方案,全面实施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三产融合,逐步完成由“水产养殖”向“水体养护”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

    一、深入理解“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考察浙江安吉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论,经过逐步完善和发展,目前,“两山”理论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期间对于生态文明治理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两山”理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论基础之上,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最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追求。

    (一)“两山”理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富起来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活水平迈入了新时代,基本矛盾逐渐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物质财富空前增长的背后,是环境问题渐趋严重、资源能源过度浪费、生态环境急剧破坏的巨大代价,这已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人与环境如何和谐相处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这时,“两山”理论应运而生。“两山”理论是在深刻认识和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时提出来的,是在面对中国现代化建设难以避免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时提出的解决方案和中国智慧,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之源。

    (二)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本源,也是金山银山的归宿

    习近平同志指出:“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深入剖析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即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本源,也是金山银山的归宿。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本身表现出的生态效益、生态价值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大、最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资本,高山、流水,矿山、海洋,给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自然资源,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人类既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也要通过自身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征服和改造自然,使之日益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倘若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只考虑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目的,肆意地征服、掠夺自然,就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造成自然生态系统新陈代谢链条的破坏和断裂,最终危及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绿水青山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遵循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尊重自然是人类主动认识到人因自然而生,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人与自然是平等互利、共生共荣的关系,进而做到自觉尊重自然存在;顺应自然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把自己的行为依存于自然规律之中,珍视自然发展的本源之美;保护自然则是人类应该主动承担对自然的义务,担负起善待自然的责任,自觉维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

    (四)正确处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认识的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认识,反映了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经济优先,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再到生态价值优先、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内在变量的变化轨迹。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地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在新时代的巨大浪潮下,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正如习总书记一直强调的:“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根本要义是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

    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还是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就是对“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近年来,水产集团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严格制定、执行“一湖一策”水体护养方略,重在写好水生态环境修复、水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将产业转型升级落到实处。

    (一)由“养鱼”向“养水”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给我们发展“以鱼养水”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作带来了理论支撑和基本遵循,逐渐从“水产养殖”向“水体养护”转变,将工作重点从“养鱼”向“养水”转移,把改善水体环境作为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集团主要工作的精神指导。一是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根据不同的水体特性采取不同养护措施的要求,委托各大科研院所研究制定湖泊生态养护方案,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技术引领作用,为集团水体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加强水体养护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加强水质监测管理。找准监测点和采样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采样分析,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在南北咀设置专家监测实验站,检测水质情况、水体健康状况,研判改善水质的措施和方法,并进行长期监测。三是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始终坚持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在优先发展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这也可以为集团湖泊管护补充资金收入。

    (二)由“用水”向“护水”转变

    湖泊的水质健康状况、湖面生态环境、湖边环境等事关千秋,也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集团紧紧围绕“生态立区”发展战略,以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政策指引和行动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省河湖长4号令,集团所辖各大湖泊要分别成立专门力量,开展“攻坚行动”。一是实现湖区清理日常化。重点清除湖坡垃圾、杂物杂草,湖面漂浮垃圾,湖底“残桩”、“残网”,实现了水边无污染物、水面无漂浮物、水中无障碍物。二是做好岸线及湖面的常年巡查和监管。采取划定责任区、实行责任制的方式,加大湖泊及岸线巡查力度,实现巡查常态化,发现“污水直排”、“垃圾乱倒”、“违法建设”等涉河湖违法行为,立即制止,及时上报,并配合执法部门开展打击查处行动。三是主动承担堤坝岸坡日常维护职责,加大湖岸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保洁力度,美化湖泊景色。四是扩大宣传口径,引导湖区周边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要求养护工人在保护湖泊环境健康的前提下,积极向周边居民宣传水环境保护的政策方针,引导大众水生态保护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从根源上加深新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

    (三)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地摸索前进,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前进中增强实力。传统的池塘养殖,耗能大、污染高、产品单一、用药多,已经逐渐脱离“生态优先”的现代化发展轨迹,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有抵触。因此,现代渔业、休闲渔业成为水产行业转型升级的不二法宝,“粗放”到“集约”的精细化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水产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鲁湖渔池板块基地探索“循环水渔池养殖”,促使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向“集约化圈养”转变,使“静水”池塘变成“流水”养鱼,大大提升渔池单产的同时实现精养鱼池“零排放”,推进渔业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这是我们对现代渔业的初步探索。我们还要继续推广名特水产品的养殖增殖,不断拓展增殖增效空间,实现水产养殖业生态健康、增殖增效,可持续发展。

    三、盘活资产,实现“渔娱”融合

    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企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有效发挥湖泊等大水面的生态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宜居适住的水生态环境,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集团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新局面,盘活现有资产,实现“渔娱”融合,不断提升集团文化底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相成”。在探索现代渔业发展的道路上,找准自身定位、借鉴成功案例显得弥足重要。这些年,一些地方在发展大水面渔业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千岛湖大力推进实施“以鱼保水”“以鱼治水”工程,形成了“大头鱼保水、小头鱼治水”的生态保护和保水渔业发展模式,且水质常年保持国家I类水体,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以渔促旅”的新型产业模式。查干湖因鱼闻名,湖里的鱼不仅是这个湖里最典型的物产,更成为松原市最典型的“代言人”和最靓丽的“名片”,查干湖也被授予中国最美渔村称号。集团域内有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天然绿宝石”之称的梁子湖,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上涉湖,被誉为“江南水乡”的鲁湖,水质良好的牛山湖等,水资源丰富、种质资源类别繁多,具有天然的水体、水面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结合现有优质资产,促进渔业和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一是贯彻新思想、把握新形势。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五位一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渔业发展,全面促进“一水多用、多方共赢”的产业化结构布局的完善,推进水域共治共享。在渔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进程中,我们要持续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挖掘生态渔业的文化内涵,促进渔业、文化、旅游、体育、垂钓、观光深度融合,打造休闲渔业功能一体化。

    二是发挥优势,盘活现有资产,打造“一湖一特色”、“渔娱文化”。在保持原生态的条件下发展生态渔业与旅游开发,依据各个湖泊的优势资源,开发出野外垂钓、观光游乐、文化鉴赏等项目,形成各个湖泊特有的现代休闲渔业新模式。如:

    梁子湖作为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水源充足、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可结合这些优势资源开展以湖泊保护为宣传口径的区域性公益活动,如“人工增殖放流节”、“植草节”“湖泊保护纪念展”等活动,扩大湖泊保护的宣传面,增强市民对湖泊保护的知识了解。

    牛山湖良好的水质养出了品质优良、营养健康的有机水产品,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质的鱼类蛋白。在集团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的进程中,牛山湖的优质水产品可为其他湖区休闲场所提供产品服务,作为推动休闲渔业一体化、产业化的重要连接点。

    汤逊湖目前有150亩存量土地,又傍于湖边,地理优势明显,我们可打造出一个以“吃渔家饭、享渔家乐”为主题的休闲游玩场所,承办各种娱乐文化交流活动,如亲子互动、职工团建、渔家生活体验等,“以渔为乐、乐在其中”。

    上涉湖作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水质健康,是天然的的水鸟聚集地和越冬地,可用来打造集水鸟鉴赏、观赏鱼欣赏、观景戏水、文化普及为一体的偏文艺气息的休闲场所,不断加强大众对渔业文化的认知。

    鲁湖可以借助“都市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契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打造集现代生态渔业、观光渔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新去处,为“三区”战略助力,继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三是发掘品牌优势,“以渔促旅”。目前,水产集团拥有有机食品24个,“梁子”牌大河蟹为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并被确定为湖北省水产三艘“品牌航母”之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优势。但是,这些曾经享誉全国的梁子湖系列有机水产品,随着梁子湖退出养殖以及禁捕,没有了产品产量的支撑,导致品牌闲置。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品牌内涵,以绿色健康为主题,以生态环保为重点,以“梁子牌大河蟹”为切入点,高扬“梁子”牌优质水产品的品牌形象,持续加大“梁子”牌产品宣传力度,坚持做好“梁子”牌的品牌效应,扩大产能,发展线下体验店、实体店等,实现品牌共享,把品牌打出去、把质量提上来;持续加强市场化管理,特别是商标管理、授权管理等,在规范化管理的春风下,推动“以渔促旅”产业走向新纪元。

    同志们,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三产融合,充分发挥集团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品牌资源,打造休闲渔业功能一体化综合休闲场所,为江夏“生态立区”战略目标贡献力量、注入新鲜血液。

党委书记、董事长  吴文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